原标题:全国两会前奏|全国人大代表雷亚飞:组织投产“深海一号” 创造中国速度
新海南客户端、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深海一号’自2021年6月25日投产,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40亿立方米。‘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设计,目前正在加紧建造施工……”说起“深海一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脸上写满自豪。
(资料图)
在海南岛东南方向150公里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座40层楼高的橙黄色钢铁巨人。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深海一号”。雷亚飞供图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每天有大量天然气自此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抵达千家万户,化作袅袅炊烟。天然气从1500米的深海到千家万户的灶台,只需短短几天时间,这背后却是雷亚飞等中国海洋石油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2014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在深水自营勘探发现高产大气田。彼时,我国仅有300米水深油气田开发经验,对于深水气田涉足未深。当时,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备超深水开发技术能力。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深海一号”气田走上自主开发的道路。
面对全新的挑战,中国海油立足国内产业实际,统筹最优资源投入项目建设。雷亚飞所在的生产准备团队策划“深水课堂”“深水沙龙”等活动,通过群策群力,攻克技术难题。上百次的技术研讨、上千次的工作例会、上万次的设备巡视,对于“深海一号”大气田每个工作环节,雷亚飞和团队都力求精益求精……
雷亚飞(右)在工作。本人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雷亚飞带领生产团队先后突破了多个核心设备运维困局,成功破解了透屏发电机、 干气压缩机等难题,形成一套国产化操作流程。同时,编译技术手册三十万万余字,申报技术革新项目五项,初步形成全套深水气田运维体系……在接到工程方移交后仅用25天时间实现“深海一号”气田的顺利投产。
2021年6月25日,雷亚飞在现场启动投产操作流程,发出开井指令,“深海一号正式投产!”
投产后,雷亚飞和团队仍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带领气田人员克服没有深水气田操作经验难点,主动作为,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很快掌握深水气田水下流动保障运行特点,实现气田稳定生产。他们通过优化操作方案,大幅减少气田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科技革新实现外输压缩机并联融合运行,解决了超深水气田稳定运行重大难题,保证气田稳定生产。
雷亚飞在工作。本人供图
作为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深海一号团队在建设阶段创下比国际同类平台建设工期提前18个月的记录。深海一号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技术。深海一号的投产,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全海域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处理能力。
如今,“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近日,雷亚飞一边忙着做好日常工作,一边忙着深入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软件园区调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说。
常年身处一线,如何提升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综合实力是雷亚飞一直关注并思考的。经过实地调研,结合一线工人和技术专家的建议,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准备提出关于提升深远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的建议。雷亚飞说,他还会整理收集海洋石油生产开发一线战友们及普通百姓的意见建议,带上全国两会,真正为人民发声。(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