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南元江:荒山乱石变良田


(资料图)

伴随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轰鸣声,25台挖掘机在清晨的迷雾中拉开了一天碎石作业的序幕。在云南省元江县洼垤乡589亩石头地里,装有破碎锤的机械钻头凿碎硬石、填土平地。

洼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直以来,以烤烟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由于山高箐深、石漠化严重,紧缺的耕地资源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在洼垤乡密密麻麻的石头窝里进行连片的、规模化、大型的土地整治是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加之洼垤乡常年干旱少雨,必须配套上提水工程、蓄水池、管网等设施。

对此,该县土地整治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全面开展适宜性耕地调查,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按照“入库一批,验收一批,实施一批,包装一批,规划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建设。

元江县通过“三调”数据和卫星图片找到了洼垤乡这片地域广阔且符合条件的589亩土地,经过反复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统一县乡村组干部思想后,说干就干!项目于2022年12月破土动工,计划投资1980多万元,结合石漠化区域整治,可新增耕地425亩,新增耕地率达72%以上,受益820余人。届时,石窝披“绿装”、荒山变青山不再是“痴人说梦”。

看着地块逐渐平整开阔、田埂修复雏形初现,洼垤乡尼白村党总支书记杨芝光感慨地说:“一直看着老百姓在石头地里劳作,这种发自内心向上向好的内生动力深深地感染着我。荒山怎样变成壮大集体经济的‘试验地’,如何把当地资源转化为当地经济优势,只有敢闯,群众才会有十足的底气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据了解,元江县将在年内启动12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2496亩、水田1919亩,粮食产能188.9万公斤,耕地占补指标流转收益15000万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王钇涵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