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Windows平板的闯入者——X-STATIONV2笔记本电脑真机深度测评

本篇测评授权转载于知乎博主维生素P

https://www.zhihu.com/people/sms-parry


【资料图】

近来各厂商对二合一笔记本平板的动作颇多,这也暗示着消费者们:

你的下一台 windows 平板,未必是微软。

这次借到了一个新生品牌的新品:V2二合一平板笔记本电脑。

这款V2产品应该算是比较小众的社区产品,是由芬兰 eve 社区和国内 X-STATION 社区用户共同开发完成的二合一平板电脑。eve 负责外观和功能定义, X-STATION 负责研发和生产。

社区内的用户,可以全程参与并且反馈意见,和品牌方一起共同完成一款新机器的设计和定制,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用户驱动产品了,很有当年前期 MIUI 社区的味道。

在官网上,你还可以看到目前一些新项目的进度,很有意思。

写完这篇测评之后,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其他的测评,这篇文章可能是你看到的综合性测评里,比较全面详细的一篇了(长文多图预警)。

另外鸽鱼兄弟@PegionFish的这篇测评也很硬核,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8083089

这样一台有别于传统笔记本制造设计流程的V2平板二合一笔记本,又会有什么新颖体验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

(插一句题外话,由于微软账户的一些设置问题,我的个人账户无法在这台机器上激活windows,但机器本身是有正版win10序列号和密钥的,请忽视测评文章中出现的win10激活水印)

配置

手上借到的这台机器为四核i7,32G内存的版本,配有键盘盖和 Wacom 4096级触控笔。

外观

机器是黑色的金属材质,图片由于光线亮度原因会显得灰一些,实际颜色是深黑的。

键盘面的材质是一种革绒面触感的面料材质,摸起来的手感比微软的柔滑一些,同样给人一种高级汽车内饰皮料的温润体验,观感质地诚然有一丝贵族味道。

由于是新品,所以暂时不确定长期使用之后的磨损状态。

外观来看,黑色配色是非常成熟稳重的商务风格,整机的质感也是到位的。

手持外出也非常方便,但单手持握会感觉有一点重,机器尺寸接近普通的13寸笔记本。

键盘盖和微软surface一样可以拆卸,屏幕可以拿出来单独当作平板用于浏览信息,或者递给对方展示方案或内容,配合触控笔可以直接做一些批注和书写。

机身的支撑来自于背后的支架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调整角度。最小的支撑角度大概是20度。

键盘盖是磁吸设计,磁力比surface pro7稍稍强一些。物理磁吸连接后,键盘可以倾斜固定在底部边框,或者完全放平使用。

如果拆下平板,键盘是无法隔空单独使用的。

键盘手感正常,键程和按压反馈接近14寸常规轻薄本手感,但倾斜放置的时候由于悬空,敲击过程还是会有一些轻微抖动,不适合悬空大力按压。

放平使用的体验极好,特别是触发后会迅速回弹反馈,很清脆的按键手感。

键盘设计本身也很不错,字体属于较圆润的细体,V键被做成了▽符号。

右侧留了一列 home, end, pgup, pgdn. 虽然方向键是半高的,但是最底下一行的键盘高度是单独被做高了一些的,所以半高方向键不会那么小,能改善一些体验。

不过右上角的按键是pause而不是delete,稍稍需要适应一下。

fn + esc 可以控制默认的 fn 层,有些人喜欢直接按是多媒体键,但有些人喜欢直接按是F1这种功能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

键盘有四档白色背光调节,这点好评。

键帽本身材质观感和触感都很别致,相比微软键盘的完全方方正正多了小小的一丝圆润,加上有力的按键反馈,上手体验之后给我很深的印象,这块键盘在许多细节的地方都有设计把控。不过键帽表面比较容易沾油,日常使用要注意清洁。

触摸板的磨砂玻璃质感和顺滑度都很优秀,颜色也和按键一致,是一种深黑和深褐色的结合。

触摸板面积中规中矩,已经比surface大了。考虑到这是一款触屏的二合一笔记本,所以也不那么需要特别大的触摸板。

机身顶部有出风口,整机的观感比较薄,但加上键盘套之后,重量和厚度会显得不那么完全像是轻便式的平板。

背后还有一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

屏幕

这块屏幕分辨率为 3840x2400,是16:10 的一块13.4寸LCD屏幕.

支持十点触控,支持Wacom AES2.0触控笔,4096级压感

500nit亮度,10bit色深,对比度1500:1, P3广色域,EDID数据显示为 114.5% sRGB。

屏幕是镜面屏,各方面参数都很不错,高亮度在户外场景也能保证显示效果,并且从参数来说是比微软Surface 12.3 寸的 2736*1824 屏幕全面胜出的。

屏幕的顶部有 1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以及一些传感器。

支持 Windows Hello 面部识别解锁,支持自动根据环境光调节亮度。

屏幕调光方式为 PWM 调光,建议日常使用尽量开高亮度。

触控笔

Wacom 4096 级压感触控笔在V2二合一平板上书写是什么样的体验?

Wacom 诚不欺我,这只触控笔的手感也很赞。

这只笔是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操作的,机器内置了Wacom的驱动,笔直接装电池就能上手书写。

V2配的这一支 Wacom 触控笔支持4096级压感,支持侧锋书写,笔头是可以在大力情况下被按压一点再回弹的,写起来也微微有一点摩擦力,所以写起来的笔触感,特别像水性签字笔,或马克笔的感觉,也很类似1代 surface pen 的手感。

微软的surface pen鼻头有阻尼,所以用起来是更接近日常油性中性笔的手感,苹果apple pencil一代笔感觉太光滑,二代笔稍好一些,但还是偏滑。

V2的触控笔在延迟上和这两只笔感受不出差距,都是响应非常快速且跟手的体验,并且有自己独特又适合书写的手感,重量上也很接近普通签字笔,所以从体验来说非常出彩。

机身只有底部边框有磁吸,可以用于临时放笔,相比surface到处可以磁吸的体验来说,会稍稍没那么出彩。实际使用中,触控笔的收纳是个问题。除非像 surface pro X 那样可以直接塞进键盘的笔槽位,否则磁吸边缘更多只是一个临时放置,最后还是得放回盒子或者收纳袋,合上笔记本来携带外出。

触控笔在接近屏幕的时候光标就会吸引过来,这个体验特别赞,和surface那只笔一样有这个功能,像绘画的一些细节部分,可以提前看到落笔点,仿佛笔尖在屏幕有了生命力。

如果日常主要在oneNote,或者其他笔记软件,进行电子笔记记录,或者是有绘画需求,同时又有一些依赖于Windows系统,日常还需要当做笔记本处理一些事情,这只笔在这台V2的Windows平板上会有很舒适的体验。

笔身侧面还有两个按键,下按键是橡皮擦,上按键是鼠标右键,对于日常书写或者绘画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电池在尾部,需要安装 AAAA 9号电池。

接口

机身左侧是耳机孔,音量键,TF卡槽和全功能 TypeC 口。LTE版本会有多一个卡槽位,可以放通讯卡来实现平板笔记本的实时4G或5G联网。

TF卡槽也可以作为额外的存储拓展,虽然机身内部是一根固态插槽的M2固态,但毕竟这种二合一非常不方便拆机。TF卡速率远比不上固态,但也还是可以存放一些不经常读写的内容。

机身右侧是两个雷电4接口,电源开关。

电源开关键集成了指纹识别,这点好评。

电源和电池

机器附赠的是一个65W的C口电源适配器,如果自己有更便携的需求,可以再另行购买更小巧的氮化镓适配器。

电池的额定容量是41.3Wh,软件检测的设计容量为 47.5 Wh。

相比于传统的13寸笔记本来说,这个电池容量并不是很出色。

PCMARK8 的续航测试数据如下:

调整至屏幕15%亮度,电池使用模式为最长续航,连接wifi,续航测试结果为 3h 53min。

调整至屏幕30%亮度,电池使用模式为更好的性能,连接wifi,续航测试结果为 3h 18min。

调整至屏幕50%亮度,电池使用模式为最佳性能,连接wifi,续航测试结果为 3h 7min。

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测试是用PCMARK8测出来的,数据会更接近真实的办公使用场景。如果是 PCMARK10 的续航测试,这个数据会偏高,实际应该取 50%-80%左右。

至于一些品牌厂商的续航宣传,多数是断网,低亮度,本地循环播放视频或者是测待机时间,这种数据会看起来很好看,动不动就是十几个小时二十个小时的续航,但对于外出实际轻度办公的续航情况来说,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续航测试结果总结如下表。

在这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续航感受还行,当然相比56Wh的传统笔记本还是会续航短一些。

开省电模式,亮度降低至35%,连接WiFi,观看视频,爱奇艺等,续航大约是5小时多。

开最高性能模式,亮度50%,连接WiFi,用来打开大量浏览器标签页,进行知乎内容编写,文档处理,续航大约是3-4小时左右。

游戏表现

虽然说这台机器的主要定位还是商务办公本,但11代 intel 的核显能力在高频内存的加持下,也是有一点点游戏能力的。

特别是还给了 4266MHz 的双通道高频内存,这点好评。如果性能释放稍好一些,这个集显性能会有不错的表现。

轻度剪辑(纯剪辑,无特效)只要内存够,同时能接受导出的时间比独显机器稍稍长一点,也是可以的。

另外,作为一台触屏的 Windows 笔记本,在闲暇之余除了一般的游戏之外,触屏功能注定它也可以摇身变作galgame 神机。

先上结论,综合表现如下:

有兴趣了解游戏细节的可以参考另外一篇短文:

维生素P:X-Station V2 二合一平板笔记本电脑游戏表现

硬件参数

CPU处理器是 i7-1165G7,四核八线程,96EU的iRIS Xe核显。

i5-1135G7也是四核,核显数为80EU。

Cinebench R15, R20, R23跑分如图。

连续跑 15 轮 R15 分数如下:

内存来自镁光,双通道内存,每块颗粒是4G,焊了八块板载在主板上。

LPDDR4X 4266 MHz 频率,板载32G内存。

内存读写速度跑分正常,高频内存延时微微高一些。

硬盘来自金士顿,PCIe 3.0 x 4, 容量为1T的 NVMe 固态硬盘,各方面的参数都正常。

跑100g混合模式可以看到在10G缓外写入速度有些下降。

PCMARK 8 现代办公跑分如下。

PCMARK10 现代办公跑分如下:

3D MARK 跑分如下所示:

内部结构

这台机子并不好拆,找朋友借了一下X光机,给扫描了一下内部结构。

可以看到机器内部有三块电池,有两条热管分布,一条延展过了风扇出风口,另一条则是向下延展做被动散热。

这种散热方案主要是参考的以前surface的热管布置,但这种方案其实也有些调整之处。

首先是热管末端应该对应风扇口的出风口,目前这种方案可能会导致部分热量积攒在热管尾部无法散出,可以增大一些出风口,另外CPU处的热管也是同样多出了一截末端。

但不确定这个设计,是否是由于风扇为了安静较低转速或其他原因刻意这么设计的。

其次,第二根热管的散热效率可能并不是很高,而且占据了下方电池的位置,如果用双热管对齐风扇口,底部的空间会更多,应该能提高一些电池容量。

一点不成熟的小想法,如果按照下面这个图来布局,可能散热表现会更好。

烤机测试

因为先前的游戏测试中表现很不错,所以这里使用负载较高的 Stress FPU 进行烤机测试。

(测评室温18-20度,湿度76-80%)

在插电的情况下,未开始单烤前机器的PL1限制是22W。

单烤开始的一瞬间,功耗会瞬时飙升到39W,但马上逐步下降,在30秒左右浮动于25W。CPU此时频率为 3.02 GHz 随后功耗继续缓慢下降,最终稳定在20W上下,CPU频率为2.48GHz

CPU温度控制在86度上下。

开启双烤之后,CPU的功耗逐步降低到了18W,频率1.17GHz。

Xe核显的功耗最开始30秒有9W,随后在7.5W到8.5W之间波动。

核显的频率保持在 750-800 MHz之间。

整个烤机过程中会有轻微一点点风扇噪音,但主要是呼呼的风声,即使是高负载也不会出现尖锐或强烈噪声。

插电情况的烤机测试小结如下:

在烤机过程中,功耗的限制是动态变化的。从上面的图中可以显然看到,PL1的限制是在动态改变的,最开始插电未开始单烤的时候是22W,随着CPU单烤以及双烤的开启,PL1限制也随之发生改变。

这说明这台机器的性能调教策略,是希望根据用户当前情况,来动态控制保证机器的温度,噪音以及性能的三项调度平衡和取舍。

那么,如果是拔除电源,用电池运行高负载程序的时候,这个机器会是什么样的一个表现呢?

于是,拔掉电源。将电源设置为最佳性能模式,开始试着单烤和双烤,但结果让人有些不明所以。

从图中的表现可以看到,在不插电的情况下,PL1的限制居然只有7W。

这就导致,一旦进入到超过3秒以上的高负载的场景,除掉集显功耗和其他的一些Uncore功耗,实际分到给CPU运行的IA Core Power 只有2.4 - 4.2W。恰好适逢11代intel处理器是只电老虎,在低功耗下的表现比较疲软,因而导致这种状况下的性能表现不佳。

Stress FPU 烤机时CPU频率只有0.79GHz,负载较低的Stress CPU 烤机时频率好一些,有1.65GHz。双烤时,集显分配得到的功耗只有1W,频率100MHz。

测试的Windows系统版本和BIOS版本如下。

和官方反馈了这个情况之后,工程师很快当天就上架了新的BIOS驱动。

所以说,我又得把已经写好的一些测评部分重测了....

BIOS下载下来是个压缩包,打开之后,需要通过 AFU 把下面这个 TGL 开头的 BIOS 的bin文件刷进去。

更建议官网给一个操作指南给小白,整一个傻瓜式的图文教程,不然小白下载下来应该是懵逼的。

更新完BIOS之后看到 PL1不插电是定在9w,插电性能和之前一致是22W。

单烤开始的一瞬间,功耗会瞬时飙升到40W,但2秒后就直接下降到了9W左右。CPU此时频率为 1.10 - 1.30GHz 之间波动。CPU温度控制在45度上下,之后一直稳定在这个功耗。

现在CPU IA Cores也能分到 5.74-6.25 W的功耗了,这个频率表现来说,日常使用高负载不至于出现卡顿了。

加入双烤,受限于功耗限制,集显得到的功耗是 1.5-2.1W, 集显频率是 100 和 400MHz来回跳闪, IA Core Power 只有 3.4 -4W,CPU 频率又不行了。

所以,这款机器不适合拔电之后带上床玩游戏了,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很简单,搞一个可以充电脑的移动充,插上就会满血22W了,又可以继续冲了。

不插电情况下,性能会更加保守一些,但足够轻度办公使用。

小结

从各方面体验来说,这台机器给我印象是一个努力往全能综合格斗方向修炼的年轻拳手,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闯入者。

从插电性能表现来说,这种性能释放在二合一笔记本里算是优秀的,当然受限于机器形态和定位,和一些14寸的性能轻薄本不是同一个赛道。

从使用体验来说,4K屏幕,广色域, Wacom 4096级主动式电容笔,一切对标且超越surface的参数和书写体验,给这款二合一笔记本注入了触控绘画创作,以及电子笔记书写的绝佳竞争力。

外观质感稳重的商务气息,键盘盖的精致做工和绒面革,日常使用几乎无风噪,综合体验来说是一台非常舒适的轻度办公机器。

对于功耗控制方面,不插电情况下的保守调节保续航,插电情况下的积极调节保性能,这个策略本身没有大问题,毕竟4K屏也是一个吃电大户。

如果能够设置一个一键切换模式的开关,比如 Fn+V 可以在屏幕弹出提示切换 保守模式 还是 激进模式。默认不插电保守,插电激进。在用户充电和电池状态改变时,自动显式提示模式的切换,并且也允许用户自己手动切换,这样的策略可能会更好。

但从品牌的角度来说,这台机器和更多的是面向内部社区用户,对于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再加上二合一平板远远不如普通轻薄本那么容易拆机,一旦故障,目前售后服务的线下店的缺失和送修机制,可能也会影响这些用户的选择。

这就导致了一个定价上的一个困局,有这类需求的专业触绘用户,或者是商务用户未必会有时间来了解这款产品,也未必会完全信任这款产品,更多是出于简单的品牌信任选择了微软Surface,或者联想Yoga Duet。

从价格以及各方面综合角度来说,最推荐的还是i5+16G内存的配置,触控笔是强烈推荐必需的。有其他需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来选择配置。

另外,win11对于触控有比较多的增强,但目前个人出于对阿软手艺的不信任,以及日常笔记本的使用流程来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动机去升级win11。

所以这篇测评就不折腾win11了,愿意尝试并且接受新系统的朋友可以自行升级。

希望未来微软的win11和二合一的平板能有更多的新鲜活力注入把。

备注:

以上测评内容绝大多数均为插电开最高性能的性能表现,部分不插电的内容都会额外说明,测评室温18-20度,湿度76-80%。本文已授权 X-Station 官方转载,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7943566

有态度的创造者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