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道:宏碁spin52021体验+评测:迈向全能的标杆级翻转触控二合一

大家好,这里是皮卡丘~皮卡(≧▽≦)

今天这期评测的主角是搭载了11代酷睿的2021款宏碁 spin5,它可能是目前市面上主流价位里纸面数据最好的翻转触控二合一。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表现。


【资料图】


开始之前的题外话

一般来说,测评关注的是机器表现和厂商的调教,而不是CPU、GPU等单个部件的性能。但是这次测评却让我对于CPU的竞争有了新的感想,详细的内容放在下面这篇文章里了:

触控翻转二合一,intel移动端低压酷睿最后的救赎?12 赞同 · 21 评论文章

简单总结一下上面这篇文章的结论,大概是在多项数据被压制的情况下,翻转触控二合一也许是仅有的最能帮助intel低压酷睿扬长避短的细分领域了。假如11代酷睿连二合一触控本领域的竞争都落败的话,大概就意味着intel的低压u市场彻底崩盘、翻身无望了。由此,这次的spin5表现如何,不仅关系机器本身,还可能决定我们对intel低压酷睿产品力的评价。

当然,如果你只是个目标选购或者了解机器的消费者,那么CPU的产品力究竟如何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你也没得挑),只需要关注spin5这台机器本身就好了。

但如果你是个笔电爱好者,或者是经常给小白推荐的数码玩家,那我觉得关注点除了spin5,也不妨稍微关注一下spin5上这颗tigerlake,看看它的综合表现是否能令你满意。我相信各位看完评测后会有自己的答案,而这也许就预示着翻转触控本领域I、A之争的未来走向。


前言

说到spin5,应该有不少盆友都很熟悉了: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不是不是又搞错了QWQ

这次这个对了(´・ω・`)

好吧,我们就不继续迫害维特尔了>_<

言归正传,spin5作为一台翻转触控二合一笔记本,拥有着3:2比例的2K高分辨率触控屏,接口上也是相对齐全,配置无明显缩水,是难得的各项数据都相对出色的翻转本。而定价到了5k-6k的主流价位段更是让它拥有了与其他普通轻薄本差异化竞争的能力。

spin5一直以来配置都偏向于均衡无短板,可是上一代icelake羸弱的性能还是等于强行给它带来了缺陷。这一次更新的11代酷睿tigerlake-u,改善了icelake的不少问题。那么这颗补全了不少短板的tigerlake,是否能让同样没什么短板的spin5更上一层楼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购入了一台最新款的spin5,让我们看看它的表现。


一、外观&接口&键盘、触控板

【外观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灯光和相机问题,实际颜色会比图上看上去的要深一点。

A面
正面效果
后侧转轴以及出风口
B、C面
D面

可以看到的是整台spin5都没有太多的装饰,整体风格偏简约。A面看起来宽度明显大,整机偏向于方形。后侧的出风口并不大,很多翻转触控本都使用了类似的设计。B面是3:2的镜面屏,下巴偏大,贴了HDMI和Wacom的贴纸。C面是键盘、带指纹识别的触摸板,并没有电源键,下方有一张evo认证的贴纸和一张宏碁自家的宣传贴纸。D面是进风口、两张型号贴纸以及windows的贴纸。

【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左侧从左往右依次是dc电源口、两个支持pd的雷电4、hdmi、usb-A 3.0以及micro-sd卡槽。

值得一提的是,我手上这台spin5原装配备的就是65W的type-C充电器,因此并不需要用到dc口,不过厂商能为消费者额外留一个dc口总归是好的。

机身的右侧从右往左依次为kensington lock、3.5mm耳麦二合一、usb type-A 3.0、电源键、两个指示灯以及最左侧的一支内置触控笔。

电源键放在侧面而非c面是翻转本常用的设计,这样当处于平板模式时更加便于开关机。比较遗憾的是这个电源键并没有集成指纹识别,所以登入系统时如果不想输密码,还是必须用到c面触摸板上的指纹模块,这就给其他模式下的解锁带来了不便。

【键盘、触控板】

先给C面一张特写

关于键盘,键盘区做了一个下陷,这样倒扣在桌上时不会摩擦到键帽。另外图上可能不明显,但是实际上键帽明显地偏小了,基本是轻薄本中键帽最小的级别,键与键之间的间隔太大严重地挤占了单个键帽的空间。本身键帽偏小+方向键半高使得方向键使用感觉比较差,方向键旁边的pageup pagedown容易误触。总之布局和键帽大小都很一般。

键盘手感方面,键帽触感极佳(也就是摸上去的感觉),使用了类肤质的涂层,而且是做工最好的那一类,总之如果单论触感是顶尖水平。至于按压手感,触发力度正常,键程和回弹都还行,放在轻薄本市场大概是平均水平,但是在键盘普遍不佳的翻转本领域倒可以算是还不错。总体评级大概是可堪一用的级别,主要的减分项还是键帽太小。

得益于B面大下巴带来的机身宽度,触控板的大小足够,左上角是一个指纹识别。触控板的做工很不错,没有缝隙也没有晃动,手感中上水平。按压所需的力度稍微偏大一些。


二、价格&配置&参数

我们还是直接上图吧工具箱的硬件信息截图:

测试机是搭载酷睿i7的型号,京东购入价格为6998元。同时spin5还有另一个i5的配置,价格为5998元,相比起i7款将固态硬盘减至了512GB。

CPU是属于tigerlake-u的11代酷睿i7-1165G7,4核心8线程,带上了这一代最高规格的96EU Xe核显。考虑到这颗CPU的常见性,为节约篇幅我们就不放出CPU-Z的截图了。板载的16GB LPDDR4X 4266高频内存,可以说是11代Xe核显的重要搭配,这颗核显的性能表现后面会有实测分析。

1TB的固态基本上足够日常的使用。相比起目前主流价位轻薄本一般配的512G固态,在容量上更有优势。固态型号PM801开头,我并没有查到这是来自哪个牌子。不过宏碁作为第一批使用了PCIe4.0固态的厂商,使得这块固态跑出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显示器来自京东方,我们可以在屏库网上找到它的参数:

400nit亮度、3:2的生产力比例、2K高分,这块屏幕的素质放在整个轻薄本市场来看都是十分出色的,对比同价位段其他二合一的16:9 fhd屏幕更是碾压。比较乌龙的是,作为一台翻转触控本的屏幕,我已经在上面触控了无数次了,屏库网显示一个无触摸就非常灵性......

三维数据官方宣传为300*235*14.9mm,重量1.2kg。

从上面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来,机身的厚度控制确实非常出色。长度也是13寸机型的常规水准。1.2kg的重量在所有轻薄本中算是相对轻的水平,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翻转触控本的话,spin5的重量对比1.4kg附近的竞品就具有非常大优势了。(虽然重量的优势可以说是用电池大小换来的,但是确实带来了更好的平板模式手感)

比较有争议的可能是它的宽度,3:2的屏幕比例+常规厚度下巴使得机身宽度达到了235mm,对比市面上许多15寸机型的宽度也仅仅在230-235mm的水平,显然spin5的宽度是明显超标的。从上面的图片中也能看得出来机身偏向方形。

对于这件事,猪王曾经在10代酷睿的spin5评测最后给出了这样子的两段点评:

我自己成为亲身使用者之前,一直是赞成猪王的评价的。但实际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这里有必要替宏碁说句话。大下巴并不是工艺或者设计的问题,而是实际使用中的需要——有过平板电脑使用经验的大家都会知道,平板电脑必须要给你一个抓手的地方,因此屏幕周围都会留一圈厚边框,可以防止各种误触。

spin5作为翻转触控本,自然要考虑作为平板电脑使用的情况,由此上下的宽边框就是必要的设计。屏幕和使用体验显然比颜值要重要,所以3:2屏幕+宽边框固然会使得宽度明显增加,但这是一个有意义且值得的牺牲。


三、触控&翻转体验

【模式介绍】

作为翻转触控本,常用的模式一般有四种:

为了方便,下文也将统一使用宏碁的叫法来称呼这几个模式

我也把四种模式下的实际效果各拍一张供大家参考:

经典模式
分享模式
帐篷模式
平板模式

关于这四个模式,经典模式不用多说,平板模式也就是直接当成平板电脑用。

分享模式本质则是在平板模式下把屏幕稍微抬高一点,个人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个分享模式基本没有用处,因为转轴为了能单手开合而阻尼不大。这就导致你如果在分享模式下书写,会发现屏幕一直在抖,总之使用体验非常一般。这个分享模式大概就只能用来看而已。

帐篷模式是实测最好用的模式,首先书写非常稳定,屏幕也可以调节到比较舒适的角度。其次外接设备使用时,帐篷模式占用的桌面空间是最少的,有利于保持工作台整洁。而且意外的是,实测中散热最好的模式也是帐篷模式,外接状态下按照帐篷模式放置可以有效给核心降温。(只能降温而不能提升功耗,因为宏碁的性能释放设定极其保守,后面可以看到。)

顺带一提,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四个模式中散热最差的恰恰是最像笔记本的经典模式。原因是下沉式的转轴会导致屏幕遮挡后侧出风口,于是会出现大家常说的热风对屏吹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出风能力,也导致屏幕下方偏烫,这一点在后面的性能测试中会再次提到。

【触控笔】

机身右侧收纳有一支内置的触控笔,这是spin5十分好评的一点。可惜受限于机身空间,触控笔明显地偏细,使用手感一般。日常使用记笔记、画简图足够,但是并不适合用于精细绘图等用途。无论如何,能内置一支笔总归是好评的,如果实在是嫌弃手感,不妨另外买一支就是。

附上一张触控笔和我自己用的墨水笔的对比,方便大家直观看出笔的尺寸:

【翻转体验】

宣传中着重提到了小翘跟的设计,这也是最近一年来在轻薄本上非常流行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进风改善散热,另一方面键盘翘起来也能提升手感。但是在spin5上,这个设计并没有体现出太大意义。两个原因,一是下文的散热测试将会看到,机器的散热压力并不大,而且瓶颈不在于进风而在于出风。二是这个翘跟的效果需要屏幕大于120度左右才开始触发,大约140度左右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这已经大大超出正常使用时的屏幕角度了。

小翘跟的具体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看一下,总之确实是不明显:

可以看到在常规的90度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最大的支撑高度如图所示,屏幕夹角约160度左右

在下图的160度左右,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屏幕基本上不会再挡住出风口了,热风会以一个基本平行于屏幕表面的角度吹出。问题是这种情况下显然是不大能正常使用笔记本的,而如果是外接的话,为什么不调成更优的帐篷模式呢......

另外,只要屏幕与c面的夹角超过180度,就会自动禁用触摸板和键盘(但是触摸板上的指纹识别还是能用的),有效避免了误触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四种模式下,其实只有经典模式能够使用触摸板和键盘。不过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只有经典模式下用得到它们,所以这种设置倒是非常人性化,也没有带来什么不便。


四、测试环节

【散热测试】

室温约21度,连接充电器,电源模式最佳性能,使用Fn+F将电脑模式调节至性能模式。由于是轻薄本,使用轻负载的stress CPU进行测试。

由于翻转触控本有上述4种不同的摆放模式,散热效果各不一样,因此我对四种模式都测了一遍。实测散热效果最好的为帐篷模式,最差的为经典模式。为节约篇幅就只放出最好和最差这两个模式的测试数据。

经典模式

PL1初始为28W,PL2为64W。

开始烤机后CPU功耗快速达到30W,风扇启动明显滞后,直至CPU温度86度时才开始运行。CPU最高去到34W,4.1Ghz,30秒后最高温度94度,触发温度墙后功耗跌至26W。

此时PL1开始逐步下降,在此过程中,CPU功耗23W附近时温度降至79度,最终PL1在6分钟左右降至20W并保持在20W。此后CPU维持20W功耗,频率3.25Ghz,温度74度。

表面温度方面,最终稳定在20W后,键盘区基本不超过40度,最高温出现在C面出风口上方位置,约48度。但是由于热风对屏吹,屏幕下方区域有明显的热感,估计在42、43度左右(屏幕这的温度是我手摸估计的),温热感甚至可以在A面透过屏幕稍微感觉到。

帐篷模式

PL1恢复至28W后开始测试。

开始烤机后CPU功耗同样去到34W附近,频率4.1Ghz,温度最高89度。30秒钟后PL1开始下降,最终6分钟时同样下降至20W。CPU最终维持在20W功耗,3.25Ghz,温度67度。

在此过程中,风扇一直保持满速运行,27W功耗时CPU温度79度,25W功耗时下降至73度,22W时下降至69度。最开始达到20W时,风扇仍然保持满速,CPU温度为64度左右,此后风扇转速会下降一档,温度稍微回升至66度附近并稳定。

表面温度方面,由于使用帐篷模式摆放,几乎全机没有热感,最热部分同样是出现在C面出风口上方,这个点的温度有波动,大约在40-45度区间内。

额外数据:上述所有测试均为性能模式下进行,性能模式下PL1最终会下降至20W。如果切换为均衡模式,则PL1最终为18W。

【性能测试】

惯例项目是进行R20的循环跑分,10次循环分数如下:

第一次测试时CPU功耗最高可以短暂地去到52W,但是很快就回到了28W的水平,并开始随PL1下降。从第三次开始就已经维持在20W的PL1了。图上可以明显看到第3次起分数已经趋于稳定,所以10次之后也就没有再进行的必要。

作为参考,稳定时1650分附近的成绩基本与R20给出的6700HQ 1647分处在同一水平。

【续航测试】

对于触屏本来说,续航时间与触屏的使用频率高度相关,因此常规的pcmark测试会显著高估续航(pcmark10能去到十多个小时),不具备参考意义。我自己进行了两次不同使用强度的触屏使用测试以供参考:

1.轻度测试:模拟学生上课时记笔记,亮度40%,连接wifi,电源模式更长的续航。运行onenote,40分钟里每隔1-2分钟间歇性地在onenote上写画,最终写了30行左右。

43分钟后耗电7%,剩余电量93%,系统预计剩余续航时间8小时41分钟。

2.重度测试:模拟会议记录、打草稿等连续写入情况,基础设置与前面相同。在轻度测试后剩余93%电量的情况下,接下来开始持续性地在onenote上进行写画。(写得我好累QWQ)

39分钟后耗电11%,剩余电量82%,系统预计剩余续航5小时37分钟。

【游戏测试】

spin5上的这颗96EU的Xe核显最高可以有18W左右的功耗,按照性能来看通吃腾讯全家桶无压力。因此我们选用网游中配置需求中等的csgo和dota2来进行测试。

说明:前面散热测试的时候已经提到了机器PL1会从28W逐渐下降至20W。为了测试长期游戏中的帧数,在每次开始记录数据前均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游戏,确认PL1降至20W之后才开始测试,也就是说本次的数据全部是20W PL1下的性能。

csgo测试

设置:连接充电器,电源模式最佳的性能,通过雷电接口外接16:9显示器,分辨率1920*1080,通过Fn+F切换至性能模式,并以帐篷模式摆放。游戏设置为画质全低,多核渲染开启,贴图过滤三线性。在地图炙热沙城2完整进行一局休闲模式10v10的游戏。

可以看到对于csgo来说,游戏中GPU基本吃满,CPU使用率平均在40%左右,温度62度。和我们烤机测试中一样温度控制得十分保守。

ab的截图太长了,我稍微截了其中波动较大的一段

18帧是由于最开始开启afterburner时切出画面导致,实际游戏过程中最低帧数55帧,最高帧数202帧,平均帧数128帧。

这颗Xe核显受到PL1的限制,游戏中的功耗大约维持在15W左右。最低帧接近60,平均帧130附近,已经是可以比较流畅地进行游戏。但是遇到道具覆盖、多人rush等场景时,帧数波动导致的部分低帧还是会稍微影响体验。

dota2测试

设置:机器设置与csgo相同,游戏设置为【纹理低、特效低、阴影关闭、无高级效果,渲染质量100%】。

为了控制变量,dota2测试不进行游戏,而是选择同一局录像进行播放。按照个人习惯,选择的比赛编号为4080778303,玩家视角选择为幻影长矛手。下面是播放过程的示意截图:

测试结果:最低帧数45帧,最高帧数168帧,平均帧数101帧。对线期帧数大约120,后期大团战中的帧数在60-70附近。

32帧出现在游戏结束后的加载阶段,并非游戏过程中最低帧

后期团战仍然能够基本维持60帧以上,可以说已经完全具备了低画质运行dota2的能力。而显然这个帧数也已经是流畅的最低临界值,不具备提升一档画质的可行性。低画质流畅玩大概就是spin5这种轻薄本的dota2水平了。


五、软件层面

1、宏碁是出了名的喜欢给你预装垃圾软件,spin5上也不例外。开机立刻就能看到hao123、百度搜索以及好几个由某一家公司开发的棋牌游戏。提醒大家开机先别联网,第一时间把它们都卸载了。目前卸掉这几个之后没有发现其他的垃圾软件,已经可以正常使用,所以不需要直接重装系统。

2、机器会预装一个acer care center,毫不客气地说,这是我用过的最鸡肋的厂商软件。他完全不配被称为控制中心,因为根本调节不了任何东西,连三档性能模式都只能通过Fn+F来调......整个care center仅有的功能就是读取配置信息,看看硬盘、内存的状态和使用情况,清一下垃圾......

这个东西倒不怎么耗性能,也不是联想电脑管家那种电脑管家换皮。它突出的不是流氓(甚至都没有功能,哪来的流氓),而单纯就是废柴。反正我是卸载掉了,大家可以自己决定。

3、机器只有正版windows,但是没有激活office。但是假如是小白的话,购机之后还要准备去买一个正版office 365的激活码。


六、总结及购买建议

【测试总结】

13.5寸 3:2比例 2K分辨率 400nit AES触摸屏机身1.2kg相对轻薄,宽度明显偏大内存及固态性能出色键盘键帽偏小,布局一般内置一支偏细的触控笔双usb-A+双雷电4+hdmi+microSD续航6-9小时烤机功耗20W,帐篷模式CPU66度高负载时仅有的高温区域位于出风口上方,键盘无高温区可以低画质流畅运行中等配置需求的网游预装部分垃圾软件,控制中心鸡肋

【主观点评】

【购买建议】

1、点评中也说了,spin5几乎是主流价位翻转触控本中的标杆级产品。如果你本身就是翻转二合一的用户,或者只需要触屏记录、轻度办公等常规二合一级别的用途,那么spin5绝对是你的好选择。

2、如果你是个2-3年前的轻薄本用户,需要更换笔记本,那么也不妨考虑一下spin5,它的体验基本上达到了上一代轻薄本的水平。你等于可以额外获得翻转+触屏的buff。

3、如果你是在yoga14s这一级别的顶尖轻薄本和spin5这样的翻转触控本间犹豫的话,那目前的spin5还不足以给你和当代顶尖轻薄本持平的体验,你只能根据自身需求在翻转触控和顶级办公体验中二选一了。


最后是一个购买链接~

关于买i7还是i5,我个人认为两者性价比差不多,所以没有明显优劣。如果你觉得512G固态够用了,那么买i5就能够省一点预算,同时基本保证同一级别的使用体验。买i7顶配的话就是一个不缺预算下的省心选择咯~

宏碁(acer)Spin5 翻转触控手写轻薄本 2.2K高色域 网课京东¥6998.00去购买​宏碁(acer)Spin5 翻转触控手写轻薄本 2.2K高色域 网课京东¥5998.00去购买​

最后的最后是惯例卖萌,皮卡~(*/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