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我在读万维钢老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阅读的过程,有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的认知。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家写的书就是不一样,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是讲究科学方法论的。过去,我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所谓“三思而后行”,在我看来就是咱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做,也就是What、Why、How。搞清楚事情的三要素,对我们最终能否完成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三个要素中最关键的是:方法(How)。道理很简单,比如,很多人都有发财梦,想着要财富自由,但是几十年后,那些曾经怀有发财梦的人依旧不富裕。究其原因,我们只知道要发财,也知道为什么要发财,但是却不懂如何做才能发财。可见,懂得做事情的科学的方法论是多么的重要。针对学习这件事,万维钢老师提出了一些关于学习的科学方法论。第一,学习要懂得刻意练习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它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说的就是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但这个定律并没有写清楚,单纯的投入1万小时,并不能让你成为大师。比如,开公交车的司机,每天开车,几十年下来也成不了世界级的司机。真正想要成为世界级大师,需要的是刻意练习。所谓刻意练习,是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系统的练习。第二,学习需要一个单独的环境
有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们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学习时长,而是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安静的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专心做事,能够单独在一个环境中认真学习的状态,也是一种自律能力的表现。第三,学习要找到自己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必须能够持续、专注的长期深耕,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需要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因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能快乐、持久。第四,学习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终身成长》中提到过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所谓成长型思维模式,即认为学习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都可以学会。而固定型思维则认为,学习是靠天赋的,不擅长的东西,怎么学都没用。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鼓励,但是要注意鼓励时的表达。
比如,你夸奖孩子“真聪明”,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为了证明自己聪明才去做某些事的认知,最终演变为一种固定型思维。
比如,你夸奖孩子“真努力”,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成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进而养成成长型思维思考模式。第五,学习需要变着花样折腾
通过改变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环境等等,这种多样性的变化能对大脑产生各种刺激,特别有助于加深记忆。比如,我们练习俯卧撑,刚开始做标准俯卧撑,当你感觉轻松之后,可以变换两手之间的距离,做窄距(钻石)俯卧撑,又或者是偏重俯卧撑、鳄鱼俯卧撑、单手俯卧撑,以此保证身体不会停滞,继续保持进步状态。总结起来,学习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第一,学习需要懂得刻意练习第二,学习需要一个单独的环境第三,学习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第四,学习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第五,学习需要变着花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