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久前,到企业开展问计问需走访活动的国家税务总局屯昌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飞菲,收到了企业反映的一个问题:每次申报环保税,都得折腾半天,耗时又费力。一经了解,才发现原来是企业相关负责人不了解如何快速更正申报数据所致。找到症结,通过传递诀窍,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很快掌握了这一操作流程……
看似一件小事,却如鞋中之沙,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体验。而对营商环境建设来说,再小的事都不能忽视。对此,屯昌税务部门负责人也进行了反思,明确表示将在指导企业业务这件事上再多花点心思。如此,既倒“鞋中沙”又搬“拦路石”的做法,不仅为企业解忧,也是问计问需走访活动该有的态度。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海南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勇担当、善作为。当前,全省正在推行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车间厂房,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实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就是最好的抓手,是勇担当、善作为的具体体现。
只有沉到园区和企业摸实情,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为企业解忧排难。就以政策措施来说,这些年为了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海南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市场主体体验怎么样?只有沉下去听意见、摸实情,才能发现问题。细致入微,从小问题着手,举一反三加强政策宣贯和业务指导,才能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更好地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祛通病”的理想效果。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企业解忧,就该多些倒“鞋中沙”搬“拦路石”的做法。而这,离不开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企业首席服务专员能够在沉入一线解忧排难时,多一些对“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的思考总结。从企业个性诉求中不断发现和解决“共性问题”,让企业能够及时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动力,也让阻碍企业发展并带来困扰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更由此推动营商环境及政策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南海时评评论员 寇振宁)(寇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