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陈奕霖
暑假将至,近期,各地纷纷发布学生暑假安全提示,部署学生暑假安全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反映出各地对学生暑假安全的重视。
暑假,是学生肆意撒欢的时候,也是学生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时段。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是保障学生乐享假期的前提,更是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各方须共同做好“安全作业”。
做好“安全作业”,须紧盯痛点划重点,针对暑假易发多发的学生安全事故,牢牢守住安全防线。比如,在防范学生溺水方面,既要抓住“人”的因素,严管学生私自下水游泳,通过开展防溺水专题宣讲、发布风险预警短信等方式,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也要紧扣“水”的因素,在水库等重点水域、危险水域设立安全警示牌,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巡查值守,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做好“安全作业”,还须紧跟热点抓要点,切实加强对新兴业态的安全管理。当下,研学游、夏令营渐成暑假游新热点,但在交通安全、食宿卫生、医疗防护等集体活动的管理标准方面仍有待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研学游和夏令营的监管,以及对研学基地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活动组织机构也需安排专业人员做好安全监督和指导,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以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在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活动。
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做好“安全作业”,从来都不是个人的、一方的事,需要宣传、教育、监管多措并举,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织密织牢暑假安全防护网。
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的教育引导必须到位。采取开展安全防范主题班课、多形式宣讲安全知识、发放倡议书承诺书、发送提醒信息等举措,引导学生识别危险并主动规避危险,同时督促家长做好安全教育、强化居家监管。此外,对农村中小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加强关注,以电话、家访等形式进行家校联动,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持续做好安全引导。
当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监护教导不能缺位。在暑假接过直接监管责任后,家长不能让孩子进入安全管理“真空期”。一方面,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对孩子经常叮嘱、适当管控,确保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当中;另一方面,也要将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向孩子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将学生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在“老师管不着,家长没空管”的时候,社会力量应当及时补位。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仅靠学校和家长,难免存在“盲区”,社会力量的介入,将能更有效地堵住“漏洞”。比如,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组织开展暑假课堂,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活动环境;志愿组织可以开展重点水域巡查、道路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提醒青少年避开危险;各类媒体可以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宣传,让安全提醒“时时能听到 处处能看到”,营造浓厚安全氛围。
安全无“假期”,时刻不能松。学生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丝毫疏忽。各方联手行动,给学生更多安全保障,定能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充实的暑假。(陈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