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天下!天津:航天产业在“起飞”

新华社天津4月25日电(记者王井怀、梁姊)不久前,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出征仪式,在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举行。30多名试验队队员随火箭一起出征,执行新一次发射任务。

而即便本地人也很少知道的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和中国空间站就诞生于天津。从空客总装线到无人机产业链,从火箭“胖五”到空间站,10多年来,着力高质量发展的天津,航天产业也在一步步发展。

技术人员在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资料图片)

“起飞”

4月中旬,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

车间里,一辆辆AGV小车正在“奔波忙碌”;一名身着工服的技术人员戴着AR眼镜,正在检测火箭的零部件。“拧多少圈螺丝,眼镜里提示得明明白白”。

从2008年揭牌成立时的简陋办公板房,到现在占地1700多亩的火箭全链条生产基地,这里已经研制成功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新型火箭。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沙庆涛感慨,这里开创了5米直径贮箱结构制造成套装备等多个“第一”。

距离大运载火箭基地不远,便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天津基地(简称航天五院天津基地)。

走进车间,一个“孪生”天和核心舱夺人眼球。进入该舱,人们可以在地面上一窥中国空间站的样子。

航天五院天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魏鹏威说,这里就是“中国空间站诞生地”。

以大火箭、空间站等航天产业以为代表,近年来,天津逐步发展起一整套航空航天产业链:直升机有适应高寒、高原环境的“吉祥鸟”,大飞机有空客A320系列总装线,无人机有云圣智能、一飞智控等业内翘楚,还有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基地东疆综合保税区和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企业古德里奇、海特飞机……一大批航空航天企业在此聚集。

作为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尹晓峰说,新区航空航天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产值增速突破30%。

“助推”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的“星星之火”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最早的国内航线在天津开通。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给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再添“助推器”。

一座天和核心舱,北京提供研发设计等支撑,天津负责总装、测试和试验任务。魏鹏威说,空间站把“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协同发展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下,建于北京中关村的云圣智能无人机企业搬迁到天津。在津发展5年,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港口优势也为航空航天增添助力。在航天五院天津基地采访时,一位原来在山西航天五院五一八所工作的老航天人吐露心声: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上天”的物件越来越大,铁路运输无法满足需求;现在,制造基地离天津港不远,空间站、大火箭出门上船,可以方便运到海南发射。

为航空航天产业持续加温的是天津的产业发展政策。企业来了批地,人才来了建房。“制定配套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人才流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全力支持落户项目建设。”尹晓峰说。

“带飞”

当前,天津正在实施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为代表的“十项行动”,全力推动这座传统工业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龙头企业带龙身,整个产业链活了起来,航天五院天津基地等“链长”成为孵化企业的平台。

“起飞”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正“带飞”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6%。业内人士分析,航空航天产业链增速在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中居于前列,不仅可以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也可以看出天津市高质量转型的步伐。

“不久前,空客宣布将在天津兴建第二条生产线。以此为契机,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壮大周期。”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薄文广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航天的“种子”种到下一代人心里。近年来,航天五院天津基地推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并在大中小学校开办思政课、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和宣讲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不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火热的梦想。”魏鹏威说,“我们愿意‘带飞’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