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报】小医院的零差评康复科

“我跟着老人转过好几家医院,这里的医生服务态度是最好的!”患者邓家琪的护工陈兴彩由衷地赞美着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

“有些病人心情不好发脾气,医生们都能忍受,找医生帮忙他们也不会不耐烦,性格特别好!”患者郝劲的妻子说道。

当走进规模不大的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走进康复医学科,耳边听到的都是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显而易见,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感染这些艰难迈向希望的病人,病人们说着感激的话,脸上也尽是阳光笑容,哪怕康复锻炼让他们大汗淋漓。


(相关资料图)

治疗师正在引导失能老人辨认卡片内容

这些对康复科赞不绝口的住院病人都是失能患者,比如语言能力缺失、吞咽能力缺失、行动能力缺失等,医生会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以期让他们尽量能恢复从前具有的能力。科室的每个患者都会按照医生制定的详细康复计划每天坚持一样不落地配合完成。

“但康复不等于痊愈,也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侯祎补充。

是系统的康复治疗,那就要有完善的治疗设备。据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侯祎介绍,科室现有冲击波治疗仪、排痰仪、智能蜡疗系统等大批先进的医学设备,其中经颅磁治疗仪是康复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仪器之一。“它利用磁场无衰减地透过颅骨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以达到治疗颅脑损伤后人体功能缺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治疗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侯祎表示,独特的中医治疗法也是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大亮点,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充分运用针灸、按摩、火罐、炙疗、刮痧、中药药透等治疗手段,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治疗师正在为患者进行经颅磁治疗

侯祎介绍,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科室对症下药,开展不同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作业治疗,让这个病人能够回归正常生活;言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表达能力;传统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康复治疗中最大难题就是患者的心理,这不是常规的康复治疗能达到的。侯祎说,康复医学科很多患者有抑郁倾向,因为他们在失能后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突然无法自理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很多人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适应这种情况的。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也有患者逐渐失去信心,消极治疗,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康复治疗。这时就需要医生通过外部手段及时干预,调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治疗之余,侯祎都会到患者病房和患者聊天谈心,在患者和家人出现矛盾时及时调解,时不时让家属带患者出去走走,愉悦身心。

据了解,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作,邀请医生来做临床指导和教学查房。科室内组建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及传统治疗团队,从医生到治疗师,再到护士,做好医疗、康复评估与康复训练、日常护理整个工作。目前该院康复医学科共有编制病床40张,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年门诊量不低于4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不低于1000人/次,病床使用率达90%以上,继续深耕康复治疗技术,着力打造一支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有一定创新能力,并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为主要特色的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科室队伍。

云南网记者习元喜通讯员李殷李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