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街角守艺人 | 海口60岁音响维修师傅从事影音设备维修40年 只为守护音响“发烧友”情怀
编者按:
(资料图)
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积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很多如小家电、鞋、雨伞、锅盆等坏了往往就被“换新”,可也有一些人们出于勤俭、“能修尽量不换新”的观念,仍有“小修小补”的需求。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海口街头那些‘小匠人’”系列报道,走访海口社区街头小巷,记录那些坚守“修补”的“小匠人”故事,了解他们如何以“修补”谋生的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贴心服务,通过个体一窥这个群体的现状,以及他们坚守的理由。
海口街头那些“小匠人”系列报道五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7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 实习生 林俞池 文/图)“你好,我检查了设备,维修的话需要200元。”3月7日下午,在海口新华南路40号,60岁的音响维修师傅蔡泽明耐心向顾客介绍功放机“诊断”情况。从事影音设备维修40年,从走街串巷上门服务,到开小维修点提供服务,蔡泽明为不少音响发烧友守护了情怀,也为街坊邻里当了多年音乐“听诊者”。
蔡泽明在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设备零部件
蔡泽明的维修点只有不到10平方米,里面堆放了各种音响维修仪器设备,还有各类零部件,以及一些顾客拿来维修的影音设备。狭窄的店铺内放置了一张不大的桌子,长得高大的蔡泽明维修设备时,只好挤在桌子与各类设备之间。采访时,蔡泽明正好在维修一台功放机,头上套着一个放大镜,在用螺丝刀仔细拆开功放机外壳后,他猫着腰细心检查设备里的线路、零件等是否有烧坏等情况,紧接着又借用检测设备对机子进行内部检查。
“这活儿其实不轻松,尤其是遇到一些价格贵重,构造比较复杂的影音设备,检查起来要更耗时,有的是线路老化,有的是播放管烧了,各种毛病都有可能。”蔡泽明说,有的设备几十分钟半小时就能搞定,有的要检查和维修好几天才搞定。
蔡泽明在检测调音台。
生于海口琼山的蔡泽明在16岁时就开始自学影音设备维修,阅读维修书籍了解电视机、投影机等设备原理和零部件构成,常见故障维修案例,他边学边实践。上世纪90年代,蔡泽明在海口走街串巷上门给客户提供维修服务,并一度搭乘公共大巴前往海口周边一些市县的影院提供投影机维修服务,逐渐积累了许多维修经验。那时,他“出诊”一次的费用可以达到500元甚至上千元,也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创业基金。
蔡泽明说,自己曾凭借过硬的技术进入老和平电影院工作,负责投影机等设备维护。2004年,他在新华南开了这一家影音维修部,为街坊邻居和各处来的市民、音响发烧友维修各类影音设备。
“蔡师傅的手艺很棒,我家有几套进口的老音响,买的时候挺贵,好几万元一套,现在坏了,舍不得丢,就找蔡师傅修。”音响发烧友陈先生告诉记者,此前自己的老音响播放管坏了,找蔡泽明维修,音质恢复如初,只收取一两百元,还有的设备在经过蔡师傅的调校后,音质更加立体有层次。如今,他与蔡师傅成了好友,他一有时间就来维修部逛逛,找蔡师傅喝茶。
蔡泽明(右)在给音响发烧友沟通检修设备。
蔡泽明说,手艺好不好,顾客说了算,在音响设备维修不似以往热络的当下,他每天都能有5到6单维修生意,一些“发烧友”口耳相传也找他维修,有一次他修好了一部10多万元的家庭影院音响,顾客很是满意。他还会给一些学校、KTV、企业单位等上门维修影音设备。
“事实证明,还是有一些人有音响情结,很多单位和企业有影音设备维修的需要,我干这行40年时间,既是谋生也出于热爱。”蔡泽明说,每修好一个设备,顾客满意了,他也会自豪,如今,儿子也跟着自己学技术,已经能独当一面,他感到欣慰。(王康景 林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