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李晓林:南飞“传经”又育雏

原标题:海南周刊 | 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李晓林:南飞“传经”又育雏


【资料图】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近日,在临高县临城镇龙跃村,菠萝生产基地生机勃勃,海南临高菠萝科技小院就建在基地旁。平日里,时不时会有老乡从田间地头走进科技小院,请专家帮忙查看土壤情况、指导配肥。除了菠萝科技小院,海南还设有香蕉、水稻、火龙果、燕窝果等科技小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阮云泽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小院里常年驻守,与农民一同劳作、一同试验、一同探索。

科技小院模式已在海南推行十余年。其发展和完善,离不开一名科技“候鸟”的奔波与付出,他就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林。

李晓林(左二)在临高菠萝科技小院与驻点研究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认可海南科技小院

1990年,在德国留学主攻植物营养专业的李晓林回国,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工作。

2009年,为推动科研与农业生产有效融合,在学科带头人张福锁的指导下,李晓林和同事兵分三路,分别到河北省曲周县、吉林省梨树县、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下地”。其中,李晓林一队来到河北省曲周县白寨村,用一排小平房建起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天天蹲在地里观察作物,还把农技画成漫画让农民照着干。头一年,示范方种植的玉米就获得了丰收,亩均增产16.7%。

几乎同一时期,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阮云泽带着研究生到基地驻点,建立了海南第一个香蕉枯萎病防控非营利性民营研究所——香蕉科技小院的雏形。“我在阮教授驻点后不久,就到乐东的基地看过。”作为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李晓林对阮云泽等人打造的香蕉科技小院十分认可。

李晓林。受访者供图

冬季来海南“传经”

2011年至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广东徐闻县、广西隆安县建科技小院。李晓林多次邀请阮云泽去徐闻、隆安介绍热带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养护办法。一来二去,两人成了莫逆之交。此后几乎每年,李晓林都利用寒假等节假日到海南旅居。说是旅居,不如说他是一只来海南提供科技服务的“候鸟”。

李晓林每次到海南,都会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到各个科技小院去看看,有时提供技术指导,有时开设讲座,有时参与研讨,有时走进基地和驻点学生、当地农民聊一聊。他还不时带来一些学界“大咖”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帮助海南科技小院解决存在的问题,助力农业生产基地转化科研成果、提高效益。

“2018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遴选科技小院示范基地,也是李教授把我们的几个科技小院推上去、纳入体系,给予了‘官方认证’。”阮云泽说,疫情发生前,李晓林每年组织全国科技小院负责人和学生培训,其中,2015年的培训便是在海南举办的。那次培训,李晓林以临高菠萝科技小院为示范点,向参训人员介绍推广海南建设科技小院的经验。

“海南各科技小院的成长,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李晓林说,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将来有更多像阮云泽这样有情怀的教师,有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抱负的青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海南这片热土,一定能为他们提供展翅翱翔的广阔天空。(陈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