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消息丨【地评线】彩云网评:“食花经济”云南这条路怎么走?

如何将“食花”这场舌尖上的浪漫转换为云南发展的“新引擎”,写好“食花经济”这篇文章云南值得去探索。


(资料图)

云南的可食用花。

云南网评论员许芸翡

春日已至,万物复苏。有着“亚洲花都”之称的云南正“花样频出”。是捧手里的浪漫,也是舌尖上的芳香,春风拂面,百花争艳,云南正迎来一场关于食花的浪漫盛宴。

食花的习俗,古已有之。《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大量可食用的花,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杨万里喜喝梅花粥,他在《落梅有叹》中写道:“才有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苏轼喜欢以牡丹为花馔,吃法是酥煎牡丹,有诗为证:“故应未忍着酥煎”“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饮露食花,崇尚“道法自然”,是古代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也是他们对鲜花美食最朴素的追求。

对于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美誉的云南来说,以花入菜更是普遍。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种类十分丰富,共有303种,分属于74个科,178个属,有些花卉不仅可食用,还可入药。云南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多元文化背景赋予了当地食用花卉独特的文化特征,各民族在使用的食花植物种类和烹调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云南,白族地区常见的食用鲜花有玫瑰花、茉莉花、玉兰花、金针花、栀子花、木槿花、桂花、菊花等近百种。立夏节是白族花神娜枝的生日,白族人家称之为“花宴”节,在“花宴”席上,除品尝争奇斗艳的各种鲜花菜肴外,还要饮花酒、喝花茶等。

食花除了承载民族文化习俗外,也逐渐成为人们春天里翘首以待的美食盛宴。在云南人眼中,春天是食花的最佳时节,各种野菜集体上市,很多可以食用的鲜花也会被归在野菜一类。集市中,除了椿、蕨菜这些“尝鲜”美食,马桑花、棠梨花、芭蕉花、风藤草花、炮仗花、葚花、攀枝花、金雀花等也是应有尽有。餐桌上,鲜花做成的各种佳肴琳琅满目,这个季节的云南就是食客的天堂,云南民谚“云南十八怪”其中一怪“鲜花当蔬菜”当是指此。

四季鲜花不断是云南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交易量不断走高,以花为媒带给云南的经济效益不断凸显。目前,云南鲜花制成的美食中,玫瑰鲜花饼、菊花过桥米线都可以说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类似于海菜芋头汤、海菜芋头汤、油炸炮仗花等美食却只有来到云南才能知道。云南“食花”的浪漫还是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当然,这跟云南“食花”发展的诸多限制性条件有关。例如,云南野菜集中上市基本都是在春节,季节性明显,上市周期短,且保存时间短,对于游客而言很难携带。同时,云南野菜、可食用花卉采摘的季节多和春节、国庆等节假日错开,让很多游客错过体验云南鲜花盛宴的机会,也让云南错失推广的机会。此外,云南的鲜花烹饪手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性,从口味上来说区域特色很明显,众口难调,也就意味着受众没有那么广泛。

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就目前来看云南“食花”产业的发展仍有着巨大潜力,特别是在产业融合上。从政策支持上,虽然省内还未出台支持花卉食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2022年云南出台了《云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民族特色预制菜园区;2023年,云南省商务厅等7部门制定了《云南省加快推动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云南各具特色鲜花、野菜如果能搭乘预制菜、米线产业发展的便车,作为预制菜的中的特色菜,作为米线中的特色品牌,也不失为走出云南,打开知名度的一个途径。

从文化推广上,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花”是云南特有的文化习俗。本应该用心挖掘传统花卉美食的历史,将美食、花卉与文化“强强联合”,在彰显云南花卉魅力、刷新食客味蕾感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广传播云南文化。今年以来,云南旅游强势复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花卉美食搭乘旅游发展的东风,成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小切口。

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舌尖盛宴正随着春的花香缓缓拉开序幕,如何将“食花”这场舌尖上的浪漫转换为云南发展的“新引擎”,写好“食花经济”这篇文章云南值得去探索。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