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海医一附院急诊科ICU:医生随叫随到,急诊人没有假期 今日精选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探访海医一附院急诊科ICU:医生随叫随到,急诊人没有假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医一附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林润在查看病情情况。记者 王洪旭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5日消息(记者王洪旭)“滴滴滴......”1月25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一附院)急诊重症病房(EICU)的监护仪不断发出提示音,医生和护士在病床间不停穿梭,仔细地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适仪器设备。这里住满了重症患者,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危及生命,他们一刻也不敢放松。

林润在为患者做检查。记者 王洪旭 摄

忙碌不停:“刚接班就抢救重症肺炎病人”

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四,很多人还在欢度春节假期,而海医一附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林润,早早赶往医院,他将负责二线值班,至少持续24小时。

25日上午8点,林润接班后,准备开始查房。就在这时,有一名重症肺炎的病人突然血氧不好、气促加重,林润立即带领团队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随后患者的血小板活动恢复,气促症状逐渐缓解。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林润和同事们争分夺秒,成功从死亡线上将患者抢回。随后,林润继续查房,了解其他患者情况,直到所有患者都看完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刚准备休息一会儿。林润接到一楼急诊电话,“有一位病人来就诊,家属希望住普通病区,但病情的情况有点重,你下来看下。”

林润在查看患者情况。记者 王洪旭 摄

林润到现场发现,是一位90岁的阿公,1月20日刚从医院神经内科出院回家过年,此前因为脑梗住院治疗。25日上午,家人发现其出现意识障碍、昏睡等送医治疗。林润查看后,初步考虑老人有重症肺炎、急性脑梗的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将患者收入急诊ICU住院治疗。

临近中午,林润又到乳腺肿瘤外科参与会诊,一位重症肺炎的病人,肺部感染加重,需要复查一下,林润会诊后指导抗生素治疗,建议转呼吸内科治疗。

大年初四的海医一附院急诊ICU,病床处于满员状态,医护人员忙碌不停。林润说:“急诊比较特殊,值班的话要管三个区,包括门急诊一二楼、急诊ICU、急诊观察区(普通病区),哪个区有问题的电话联系,都要第一时间要到场,保证随叫随到,所以任务相对比较重。”

林润在查看患者情况。记者 王洪旭 摄

职责所在:“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

“我今天早上8点过来接班,至少要值守24小时,要持续到第二天上午查完房、下完医嘱,与患者家属沟通完以后才能下班。”林润说,一般要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能下班。

春节假期,很多人都在度假休息,而急诊科医生依然坚守一线,救治生命。

“过年期间,我们急诊人是没有假期这么一说。”林润表示,从医十多年来,每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正常排班值班,不值班的情况下,也要24小时待命,“哪都不能去,只要急诊有需要,打电话必须到场。”

急诊人为什么这么拼呢?林润坚定地说:“这是职责所在,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那么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就得对得起这一身白衣,所以我们心甘情愿坚守,没有觉得有什么苦,我们就算累点苦点,希望给老百姓带去安全和守护,也希望患者及家属能多理解医护人员。”

海医一附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林润:“每次重症患者,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康复后走出去,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记者 王洪旭 摄

对于重症病人来说,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只有密切观察治疗,过了疾病的急性期后,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其病情才属于相对比较稳定的。”

“每次重症患者住进ICU,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然后渐渐恢复走出去(ICU),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林润说,只要重症病人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他们再辛苦都觉得值得。(王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