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如今已经不仅是温饱的需求,更关系着百姓的收入,关联着产业的发展。让“云品”走出去,让“经济”走进来,这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题中之义,更是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云南网评论员许芸翡
(资料图)
民以食为天,吃乃人生第一要事。如今的云南在“吃”上可谓不愁,粮食产量“年年增”。据统计,2022年云南全省粮食作物总产量1957.96万吨,比2021年增加27.66万吨,增长1.43%;粮食综合单产309.98公斤,同比增长0.96%,今年云南将继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稳托起了4700万云岭儿女的饭碗。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鲜美可口的野生菌,高汤爽口的过桥米线,醇香回味的小粒咖啡,当然还有四时不断的水果,香蕉、芭蕉、葡萄、柑桔……若到了冬季更能吃到蓝莓、草莓、冰糖橙、蜜蜡苹果等,彩云之南已成为食客们的天堂。从水果、小吃、烧烤到主食,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涌入,更充分展示了云南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民族文化,大大推动了文旅产业,高原特色农业迎来大发展。
诚然,在“吃”上做文章,不能紧盯着一碗米线、一块鲜花饼,而是要瞄准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930万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万亿元。这当中,高原特色农产品成为关键突破口。近年来云南聚焦茶叶、蔬菜、水果、坚果、咖啡、肉牛等特色产品,将一批极具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产品打造成了绿色农业发展中的“明星产品”,更是依托中老铁路,让“云品出滇”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回顾过去,云南已从特色资源大省,逐步转化为特色产业大省。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展望未来,云南要继续打好绿色食品牌,树立大食物观,推动食物供给多元化。
聚焦打造“绿色云品”,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云南需要依托光、热、水、土、气候等生态和资源优势,在生产、加工、流通全流程实现绿色生态转型。同时,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绿色发展,确保农业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此外,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提升“绿色云品”影响力。
重点做特“优势精品”,加强品牌化建设。挖掘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品牌。在建设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生产基地、打造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推进“云菌”品牌建设、建设国家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云品”更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扩大品牌影响力还需整合新型渠道放大品牌特色,在满足消费者口感食用需求之余,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吃”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市场。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在如今已经不仅是温饱的需求,更关系着百姓的收入,关联着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让“云品”走出去,让“经济”走进来,这不仅建设农业强省的题中之意,更是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相关评论:
1.【2023云南省两会】凝心聚力共创美好未来
2.【2023云南省两会】机遇在前拼字当先!
3.【2023云南省两会】“玩”在云南“游”理由
4.【2023云南省两会】畅快出行,让云南发展更行
5.【2023云南省两会】保持“超标”奋斗新成就
6.【2023云南省两会】读懂“小村子大产业”密码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