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谈“新”】省政协委员商慧芳:让智慧医疗服务高危人群诊疗


(资料图)

原标题:【一起来谈“新”】省政协委员商慧芳:让智慧医疗服务高危人群诊疗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月11日讯(四川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胡旭阳 摄影报道)“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从关注活得久到活得好,医学作为一门全生命周期的学问,因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滋养,推动了医学快速发展。”1月11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让省政协委员、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眼前一亮。在她看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时代已来,需要建立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省政协委员、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

商慧芳谈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阶段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通过对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精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2022年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老龄化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商慧芳认为,更需要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来进行健康管理,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智慧医疗”。

商慧芳介绍,目前,智慧医疗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应用不足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来智慧医疗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慧芳谈到,现阶段“智慧医疗”智慧化程度较为粗浅。一个患者在“智慧医疗”平台可以产生很多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往往并不是有用或好用的数据,失去产生应有科学价值的作用。她认为,目前出现了一些无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存在患者个人医疗数据泄露的安全问题。

如何让“智慧医疗”真正为人们的健康服好务?商慧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提升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可以为用户建立档案,收集整合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为他们提供体检日期提醒、检查结果动态演变等服务。如果发现高危因素,还应该为他们提供转诊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控管理,并建立转诊流程。对于特殊的慢性或者罕见病则可以建立多学科诊疗窗口,患者可以通过智慧医疗,一次性解决线下就诊需要穿梭于多个学科的困境。

她建议,加强医工结合,注重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不同院校间跨专业招研究生,深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让智慧医疗平台发挥最大的价值。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胡旭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