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成昆·一路向南】从老成昆铁路修建者到新成昆铁路体验者 77岁的他说……
(记者 戴璐岭 实习生 史雨昕 摄影报道)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相较于老成昆铁路的设计时速80公里,新成昆铁路提速了整整一倍:设计时速160公里,标志着成昆铁路迈上了新征程。
77岁的凌仲明是老成昆铁路的修建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新成昆铁路的首发列车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77岁的凌仲明,他是老成昆铁路的修建者。坐上新成昆铁路的列车,凌仲明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白纸,每当经过一个隧道一座桥他便画上一笔“正”字,他说自己要数数新成昆铁路修了多少个隧道和多少座桥,好回去告慰已经离世的战友们。
凌仲明写下“正”字
回忆老成昆 他有三个难
凌仲明在采访中提到老成昆铁路说到最多的字就是“难”。环境条件难、修建过程难、生活保障也很难。他感慨地说,当年修建老成昆铁路,因为环境条件恶劣,遭遇塌方等问题。“当时条件真的非常困难。”
据凌仲明回忆,当年修建老成昆铁路环境条件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当年修建老成昆铁路的时候山上根本没有路,是靠修建铁路的工人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边走边修,所有的物资都靠人背靠人扛。大型机械都是拆成小块由部队运往修建地,再装起来。凌仲明表示,发电也是当时的一大难题,“以前我们都是靠发电机发电,再通过水泥杆子撑起电线,组建起来很困难。而现在修建铁路有供电铁塔了,用电需求都是能够满足的。”
不仅仅是环境条件差,生活上也很难保障。凌仲明回忆,那时候没有水喝,就去打大渡河水,水里混着沙土,沉淀后再用到日常生活中。
说起当时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老爷子很严肃的说道:“铁道人心理都有股劲,就是想着要赶快把铁路修起来,为西南地区的人民解决贫困落后的问题。”
老成昆铁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成功建成,今天21世纪20年代新成昆铁路修成通车,凌仲明来到现场见证着通车运行,可以说这是跨越时代的一次相见。从机耕泥路到铁道密布,正是一代代铁道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才让天堑变通途不再是人们心中的梦想。
感受新成昆 他有三个赞
让凌仲明没想到,如今,只花了短短2小时55分钟,便从成都到了西昌。
“今天坐了新成昆线,感受到三方面:清洁、平稳,跑得快!”坐上列车后凌仲明激动地说道,以前列车通行会一直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噪声非常大,现在列车上安安静静的,特别好。“以前老成昆线是靠烧煤驱动,一进隧道就会闻到很大的烟味,鼻子通不了气。现在好了,新成昆线用的是清洁能源,完全没有烟味非常舒适。”一路上凌仲明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新成昆铁路的修成让这位“老铁道人”十分欣慰。
上午11点首发列车准时驶入了西昌西站,冬日暖阳照的远处的山坡格外好看。凌仲明走出列车看着周围的环境不禁感叹:“环境真好啊!老成昆铁路给沿线城市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正以肉眼可见的变好了。”他指着山脚下崭新的房屋对记者说道:“你看这不是日子变得越来越好的最好见证吗,现在我们的农村里面千家有酒是万户有肉,人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