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态:北京城市学院为工匠人才培养按下“快进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 (记者 任洁) 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把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堂、聘请劳模工匠担任“社会导师”……北京城市学院以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全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去年10月全市首家落户高校的“首都工匠学院”在该校挂牌,标志着“三种精神”育人理念在北京城市学院“开花结果”。

北京城市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精神塑造和职业匠心培育,采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举措,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作为北京市总工会“产改”工作“劳模、工匠精神培育”试点单位,该校专门制定了《关于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方案》,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践中,北京城市学院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陶建伟、王月鹏等6名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受邀进校讲述自己的职场故事,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师生们备受触动。学校以此为契机,通过橱窗海报展示、优秀师生事迹宣讲、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内涵转化为学生可以实在感受到的客观存在,形成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为充分挖掘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北京城市学院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从精神理念层面培养学生的“工匠观”,同时在课程思政上突出对接融合,把职业素养培育同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坚持培养应用型中药人才的中药学专业为例,经过充分挖掘行业资源,通过选拔培育师承班优秀学员、建设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打造学业导师与师承导师的“双导师”制等途径,用师承模块化课程体系全程指导学生,有效传承行业大师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培养出“基础好、专业精、思维广、运用活”的毕业生,形成院校教育与师承相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的育才模式收效明显。2020年,中药学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两个传承工作室多次组织学生在国家和市级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好成绩;学生完成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20项,多名毕业生成为同仁堂集团、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单位的骨干。

如今,北京城市学院像中药学这样引入师承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职业素养教育的全方位浸润,毕业后极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抓手培育劳模工匠精神,是北京城市学院开展培育工作的又一大亮点。学校与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约500家单位合作,建立一大批校企合作基地和项目,以此为依托将教学过程生产化、教学成果产业化,促进学生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直观体验。

同时,学校聘请9位劳模工匠担任“社会导师”,不仅定期入校讲述奋斗故事,并对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指导。全国先进工作者、“大国工匠”、红木京作家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更生被聘为艺术设计学部专业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2022年4月至8月对产品设计专业2020级研究生进行了手把手指导。他不仅给学生讲解京作家具的历史脉络,还带领学生学习参观京作家具的制作工艺。

学生王天垚说,刘更生老师非常注重中式家具的传承,他对京作家具的热爱和深厚的专业底蕴让大家叹服,还帮同学们纠正了很多实操误区。“刘老师金子般的工匠精神贯穿于一生的劳动奉献中,值得我一辈子学习。感谢学校创造机会,让我们走近劳模工匠,既填补很多知识空白,又学到行业顶尖人才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我的精神成长。”

在刘更生的指导下,三名研究生创作完成数套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中式家具设计作品,部分本科生承接了刘更生所在企业的委托课题,开展市场调研、设计文创产品。企业对他们的表现非常赞赏,主动延长校企合作期,并增加合作内容。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主任助理王頔感慨,这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就连老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增添了一股劲。

北京城市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校将积极探索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将其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扎实建设好“首都工匠学院”,重点打造符合北京产业发展需求、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