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值规模多大?在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氢能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创新与发展备受关注。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必须从一次能源转换得到,再运输至用能终端,转化为电力、热能或机械动力。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工业副产制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2023制氢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2022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依托化石能源资源优势,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制氢生产主要区域。其中,内蒙和山东产量超过400万吨,达到最大;新疆、陕西和山西产量超过300万吨,而长三角、珠三角制氢产量较少。
从制氢结构来看,我国制氢以化石原料和工业副产氢为主,电解水制氢规模小,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主导。2022年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电解水制氢的产值规模分别为3271亿元、1120亿元、435亿元;占比分别为68% 、23%、9%。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制氢规模市场格局分散,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石化是国内氢气产量最大的两家企业,合计占比30%,其他多为中小企业,制氢规模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等灰氢领域,绿色制氢领域企业布局较少,宝丰能源等绿氢制造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宝丰能源是我国首家实现规模化生产绿氢的企业,目前已形成全球最大的3亿标方绿氢/年、1.5亿标方绿氢/年产能,计划将通过以新能源制氢代替化石燃料制氢。
从分布区域来看,我国加氢站主要涉及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其中,广东依托政府的支持,加氢站布局遥遥领先其他省市,数量超过60座,其次为上海,建设数量44座。
在交通领域,以氢燃料为动力,可以实现车辆使用端的零碳排放,应用主要包括汽车、航空和海运等,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
从关键技术来看,当前中国氢气储运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及产业标准较国外水平落后,固态储运和化学液态储运方式发展亟需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氢能产业链
氢能主产业链可概括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加注、氢能源能量转化、氢能使用”等环节。其中,上游制氢、中游储运氢和加氢、下游多元化应用场景,主要分布于交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领域。氢能源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中,建筑、发电等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制氢行业产值规模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指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氢国,年制氢产量达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此外,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也将有力支撑氢能供给增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部分关键技术的试验数据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从制氢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总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制氢产值规模达到4833亿元,随着国家对制氢产业的不断支持及投入,预计到2026年我国制氢产值规模将达到7825亿元。
工业副产制氢行业报告对中国工业副产制氢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工业副产制氢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工业副产制氢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工业副产制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