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公示的清单中显示,苹果方面获得了一项XR头显相关的技术专利,其展示了一款内嵌iPhone作为屏幕的设备,颇有点类似早年间三星Gear VR的方案。对此有观点就认为,这或将会是Vision Pro的亲民版本。
在这一专利的说明中,还介绍了类似Oculus Go可改变屏幕内容的遥控器,以及触摸传感器和建议的外部查看模式。其中显示,触摸传感器可用于感应手指的滑动操作,可用于控制音量,而外部查看模式则允许用户查看外界的环境。
尽管在这一专利被曝光后就有观点认为,这一定位明显更低的XR头显可能会很快量产上市,但在Vision Pro尚未正式开售前,这一推测显然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至少这样头显设备此前并不少见,即便是使用iPhone来作为核心,但这种“缩水”的设计不仅简单粗暴,而且也显得有些过于“草率”,甚至至今并未有过任何一款可以称得上成功的同类产品。
(资料图片)
虽然对硬件产品来说,由于简化配置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是促成市占率大幅提升的因素之一,但显然却并非决定性原因。以Vision Pro为例,在构成其高昂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就包含了两块据称价格达700美元的Micro OLED屏幕,如果将其换为iPhone,虽然可以大幅降低零部件成本,可由此所引发的却是屏幕分辨率大幅下降,无疑同样也会极大的降低使用体验。
没有眼球追踪、手势追踪后,Vision Pro的核心亮点又还有多少
此外,Vision Pro的一大特色就是眼球追踪、手势追踪,在省去实现这些功能的摄像头、芯片后,尽管iPhone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类似的功能,但毫无疑问在精确度以及体验上将会大打折扣。一旦这样的亲民版Vision系列头显出现,又与现阶段虽然已经不再常见,但早前大量涌现的“手机盒子”VR头显有多大的区别呢?显然这也与苹果一贯的产品策略相悖。
换用较低分辨率的屏幕降低成本并非不可接受,但体验同样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此前曾有传言称,苹果正在计划为iPhone系列机型更换Micro LED屏幕,其与目前的OLED相比有着亮度更高、色彩更为出色的特性,但由于目前还存在成本高、良率低等问题,因此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因此至少在iPhone转而使用Micro LED前,类似这样以iPhone充当头显屏幕的设计,显然很难带来有别于以往“手机盒子”VR头显的表现。
事实上,在VR兴起之初,以谷歌为代表的诸多厂商就曾尝试过使用智能手机作为核心部件,充来实现轻量级VR设备,并推出类似Google Cardboard这样的“体验版”VR头显产品。但这类产品的所有功能,都是由充当屏幕的手机提供,盒子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光学装置,甚至都不能用设备来形容。所以这类产品从形式上来说更像是玩具,而非成熟的VR头显产品。
类似Google Cardboard这样的盒子,称为“光学装置”可能更合适
而且这类“手机盒子”最大的问题,是生态不成熟、适配的应用更是稀缺,所以在新鲜感消失、且没有杀手级应用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快就会舍弃,进而导致其市场表现呈断崖式下跌。从日前曝光的相关专利来看,苹果这一头显显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所有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看,这款所谓的亲民款Vision Pro短期内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根据此前苹果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Vision Pro这款大概率定位开发者的空间计算设备,将于明年初才率先在北美销售。由于XR头显高度依赖生态的成熟度,因此在开发者层面尚未实现普及的情况下,入门级产品就开始销售显然并不符合商业逻辑。
不久前有消息称,目前苹果针对Vision Pro的开发者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试用措施,其中包括严格执行保密措施等。但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现阶段开发者对于为Vision Pro开发相关应用有着极高的期待值,同时苹果方面也看好这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传言中Vision Pro的成本拆解,去掉屏幕、传感器、芯片等组件后已经不剩什么了
因此不难发现,亲民版的Visiono Pro至少在现阶段还没有生存的土壤,所以也不太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而且从此次曝光的专利来看,其大概率会是Vision系列头显中一款预研的入门级产品,市场定位甚至可能仅仅只是“玩具”,处于整个体系的最底层。
而从产品设计的层面来说,从用iPhone作为核心部件到Vision Pro之间,无疑还存在多个不同市场定位设备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专利可能只是丰富产品体系的一个“小插曲”,甚至可能只会在现有产品周期的最后阶段才有望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