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房子”变身“黄金屋”,连江这个村厉害了!_天天视点

蝶变中的百年古村落,“长”出了一座座“黄金屋”。近年来,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有效破解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打造出一幅现实版“富春山居图”。

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料图】

“前不久,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长门村榜上有名,这也是连江县第一个入选目录的村子。不仅肯定了我们的村居的保护与发展方向,而且为古村落的焕颜重生注入了新的动力。”长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飞自豪地说。

近年来,长门村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探索古村活化利用之路。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古风古景镌刻古村乡愁

长门村背山面水,栖田而居。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空中俯瞰,长门村背山面水,栖田而居。漫步其中,时光之门缓缓开启,古房、古井、古庙错落有致,一砖一瓦一物皆散发着古韵之美,岁月沧桑镌刻其中。

回顾历史,这里因军事而兴。据了解,由于地处闽江门户,长门村历代皆为海防重地,宋、明、清、民时期都设有要塞古堡,最多时曾驻军近万人,村后的电光山顶,还伫立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最古老的炮台——长门炮台。

如今,鼓角争鸣早已远去,随着村民因经商、务工等原因搬离,村中仅剩百余人留守,一些空置的古民居也没能抵挡住历史风雨的侵蚀,逐渐破败,但其所承载的军事文化和古色生香的建筑仍是琯头乃至连江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为了留住这份文脉,让古村重新焕发“光彩”,近年来,长门村把保护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传统文化传承留住“形”、守住“魂”。

修旧如旧重唤百年风貌

长门村的古建筑中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就要保护好这份“筋骨肉”。为此,长门村请来台湾专家作为顾问,科学指导村庄各项修复工作。

长门村各项修复工作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总体修葺方向上,我们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拒绝大拆大建。”林飞介绍,村内的建筑墙面、屋顶、檐口等不改变形式、风格、色调,村外则适当增加了观光长廊等适应发展需要的商业性、功能性设施。

长门村已完成村委旧址、闽夏要塞司令部、生产队仓库等地的保护性修缮。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长门村已完成村委旧址、闽夏要塞司令部、生产队仓库等地的保护性修缮,拆除了长门古街各类与风貌不协调的构筑物,还原了古街商业景观旧貌。

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村民不了解老房子的价值,仍然想着拆旧盖新。对此,村干部们深知只有让村民找到本村的文化自信,才能坚守住文化传承。于是,通过反复宣讲保护村里古建筑的好处,村民们从质疑到支持,逐步升起了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建筑风格要一致”“修建要事先审批”“设计要事先审核”等要求,参与古村落保护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活态传承延续乡村文脉

眼下,随着修缮工作的逐步进行,时间的尘埃被慢慢抹去,长门村沉寂的破旧房屋院落得以苏醒,街区空间变得脉络清晰、历史风貌得以彰显。

长门村以文旅融合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过,复兴古村落,并非简单地把老建筑“供”起来,长门村的保护也需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用文旅融合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

林飞介绍,长门村计划通过发掘传统艺术、手工艺、民俗、人文典故、祖规家训、红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它们以博物馆、特色商铺等业态嵌入长门古街,培育“传统村落+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山水风光”新业态。

如此,长门村带给游客的将不仅是民族风情的传统建筑,更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通过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走进历史、拥抱文明、消费文化。

古村新韵,文脉悠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下一步,长门村将系统化提升旅游环境和文化项目建设,通过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推动文旅事业发展,促进文化兴盛和群众致富增收,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构建出生态美、农业美、生活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和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