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桂林实践提供产业支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颁奖仪式。刁一真摄

桂林市2023年工业振兴大会现场。桑碧玉摄

4月12日,桂林市召开2023年全市工业振兴大会,会议总结2022年工业振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桂林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2022年,桂林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重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0.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7.8个百分点,对全市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项目开竣工清单化管理,阳天电子数字能源生产基地一期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领益智造一期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科技创新再获佳绩。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排全区第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得到自治区高度肯定,连续两年在全区作典型发言。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工作机制,市领导“一对一”指导帮助各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新18条政策等措施,加强企业问题协调解决力度,全年共解决113家重点企业268个问题。强化园区载体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32.2万平方米,收储土地7608亩,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2.86亿元。高新区、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分别首次突破400亿元、300亿元大关,高铁园工业总产值达130.2亿元、创新高,平乐县工业集中区入选自治区百亿元园区培育名单。

会议指出,要持续加力,加快培育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建立百亿元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强化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聚焦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增强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补齐产业薄弱环节,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企业配套能力。强化园区运营主体建设和园区服务,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努力把三大园区打造成千亿元园区。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开展特色产业做实壮大行动,注重提升品质、建立标准体系、延伸产业链、加强市场营销,大力发展桂林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行清单化管理,重点编制好企业技术攻关需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共建、人才技术引育等“四张清单”,切实把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争取物流企业在桂林市设立“一级站”,尽快成立国有物流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成为推进工业振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会议要求,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优势产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等“四大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工业科技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坚持补短板强功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坚持梯度培育,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和“专精特新”倍增计划,全力做大做强优质企业。坚持项目为王,在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推进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全力促进工业投资提质扩量。要着力强化政策供给和落实,着力化解资金之急,着力保障用地、人才和用工之需,创造有利于工业振兴的环境和条件。

会上,对桂林产业振兴(工业领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君泰福公司、永福县、平乐县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桂林市四家班子领导、市“两院”主要领导,驻桂林高校、科研院所有关领导,市直及中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市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桑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