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晏场镇大里村:山林为伴 守护青山_简讯

“姐,今天进山的人多不多?”近日,雨城区晏场镇大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开蓉来到村里进林区的防火卡点。


(相关资料图)

“有五六个了,你看,我这里都一一登记着呢!”值守卡点的村民拿出记录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进山人员的姓名、进山和出山时间、进山事由。

戴好“森林防火检查”的袖标,扫描进山防火码后,杨开蓉与雨城区林业局防火办工作人员准备进入林区。

防火 是每个人的职责

“突突突……”村民李大祥开着车从林子里出来了,他的车上拉着十来根柳杉木材。到了卡点,李大祥停下车掏出手机,在防火码上扫了一下,接着又在登记本上找到自己的信息,将出山时间填进去。

“防火码看上去是一块牌子,其实两面是不一样的,分别是进山码和出山码,所以来去都需要扫一扫。”杨开蓉解释道。

“森林防火码”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依托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的野外火源管控网上服务平台,人们进山和出山时候需通过微信扫描“防火码”,打开对应小程序,点击“进山预约”或“扫码出入”,填写相关内容后,系统后台自动记录进山人员的数量及个人信息,从而更好落实管控措施。通过几年的推广,进山扫码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眼下正值高火险期,大里村的进山卡点上24小时都有人值守。

赵志福是雨城区林业局火灾预防股的工作人员,一边在林区行走,他一边注意着林下可燃物的堆积情况。尽管雨城区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但可燃物如果大量堆积依然有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遇到枯枝枯草比较多的时候,巡山的人员就将其清理以后堆积到路边,再过一会儿,这些枯枝会有人专程来运走。

“杨书记,你又来巡山了?”路上,巡山组遇到村民周大爷。周大爷家在山里有一片林地,他每天都会去林地里看看。“我那边,我刚才都去看过了,有点枯草都把它扯了。”周大爷接着说,“放心,我们每天都去自己林地巡过,问题不大。”

大里村面积有27.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在这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片林地。森林防灭火的责任成了全村林农的责任。村里和大家签订了“十户联保”承诺书,分片包干“网格化”地开展林区巡林任务。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由党员、群众、村组干部共同组成的自愿巡护队,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巡查。

“巡查除了森林防灭火这个重点内容外,还包括有害生物监测、杜绝盗伐滥伐等很多内容,总体来说就是要保障我们的林子能健康生长,壮大我们的林业资源。”杨开蓉说。

宣传 防范于未“燃”之时

“大家有没有看新闻,小男孩贪玩引发山火,家长面临巨额经济赔偿,其中包括了罚金、赔偿有林地损失费、支付扑火费用以及对无立木林地进行碳汇林改造的巨大经济代价,算下来近30万。”巡林当日,恰好赶上大里村的“户长”会,赵志福借着这个机会为大家讲起了森林火灾的危害以及引发森林火灾可能面临的处罚。

“现在大家都很注意了。”杨开蓉说,“以前大家在林区干活,中午饿了就生火烤个馒头什么的,觉得这么小火无所谓。现在不会了,再小的火源都不会带进山。”

大里村森林面积大,村民们的经济来源很大程度上依托着林业资源。2022年,大里村承担了4000亩世界银行贷款四川长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此外,大里村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光是造林补贴上,一亩就增收了300多元。”杨开蓉说。

林子给大家带来了效益,大家保护森林的想法就越来越真切。

森林火灾是让森林遭遇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一直以来,大里村都把森林防灭火工作作为重点,不但加强巡护,更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不管是集会赶场还是日常入户,森林防灭火宣传都必不可少。

随着森林防灭火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深入,大里村的村民们将森林防灭火都看作了自己的事情。村里还成立了13人的义务扑火队,一旦发现火情,能在早期尽快处置,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森林防灭火最关键的还是宣传工作要做到位,要让每一个人都树立起防火意识。”赵志福说,“防患于未‘燃’之时远远比发生了火灾去扑救要好得多。”(供稿:雨城区委宣传部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