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检查高铁线路设备。韦刚摄
近日,7名穿着黄色作业服的小伙子,身背各式各样的“武器”,“悄悄”抵达地下33米深处的南宁吴圩机场高铁站内隧道,即将开启一场220分钟的春运“逆战”。
【资料图】
他们是来自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工务段崇左南高铁线路车间的线路工,为了把旅客平安送回家,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为守护南疆国门铁路安全而“战”。
地下33米的“战场”
南宁吴圩高铁机场站地下隧道宽广、深邃,4条无砟股道经12组道岔连接,沿南北方向延伸。
它与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站、机场停车库等共同组成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是广西区内首个地下车站。随着南凭高铁南崇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时速由原来的最高85公里提升至250公里。
春运期间,为满足旅客归家出行需要,南宁吴圩机场高铁站加开动车,每日来往列车10余对,直通车站的城市不仅有区内的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等,还有肇庆、佛山等区外城市,运输品质和效率大大提升。
“列车开行对数多了,我们的设备检修压力也就更大了,高铁安全必须万无一失,明白了吗?”工长吴广勇对大家说。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大家齐声应答,洪亮的声音响彻隧道。
职工使用道尺检查高铁线路设备。韦刚摄
“万无一失”的背后
高铁的“高”,不仅是高速度,还有着高的检查标准和要求。春运期间运力紧张,作“战”时间有限,大家分工协作,作业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检查小锤、道尺、支距尺、卷尺、小钢尺、1米钢直尺、轨检仪、钢轨廓形仪、综合检测车……高铁的检查设备种类很多,使用方法也不同,不下点功夫还真不会用!”钟振国介绍道。
“叮当叮当”的敲击声,在空旷的地下隧道里起伏回响。他一手拿着检查小锤,弯腰敲击每一颗螺栓,来确定是否松动。走到道岔的焊缝接头处所时,他蹲下身来,另一手拿着可伸缩检查镜对着钢轨的轨底,看看钢轨是否有裂痕。
道岔是让列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站内一组18号无砟道岔包含395个零配件种类,设备精密而又复杂,因此一直是大家“战斗”的重要对手。
“我们检查焊缝接头的时候,要注意看焊接处旁边有没有渍体,它会影响判伤质量。”工长吴广勇指导钟振国检查道岔设备状态。
另一股道上,凌方仪轻推着“0”级轨检仪,边慢慢匀速前进,边查看轨距、水平、高低、轨向数据值是否正常,还通过屏幕上的波形图准确直观地看出钢轨的状态变化。
工长吴广勇则在他身后,弯腰把电子道尺落在铁轨上,轻微前后挪动,复合轨检仪检测数据,说道:“钢轨间距1435毫米,水平+1-1毫米,稳了!”高铁检修讲究严检慎修,标准精确到毫米,轨道间距差值保持在1毫米内、轨道平顺在2毫米内,才能让疾驰其上的高铁列车运行平稳顺当。
职工检查南宁吴圩机场高铁站隧道内高铁线路设备。韦刚摄
坚守岗位的担当
春运期间,需要在周期检查的基础上加密设备检查,大家比平时更忙碌了。
“越是过节的时候,我们越要坚守岗位,不能让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过夜。”作为有着多年奋战春运经验的“老师傅”,工长吴广勇带领班组人员一起检查和分析病害,给线路道岔整修提供准确依据。
车间职工们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钟振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今年22岁,去年8月刚参加铁路工作。“‘00后’小伙子干得不错,熟悉设备检查标准和流程,后生可畏。”“90后”的郭孟伟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前辈的肯定,钟振国腼腆地笑说:“作为旅客的时候,觉得春运列车安全运行是理所应当的。进入铁路工作之后,才知道这背后的不容易。能为春运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坚持做好每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守护旅客平安出行。”
作业完成后,南来北往的动车又将继续平稳地飞驰在他们检修过的线路上,安全地将五湖四海的旅客们送达目的地。(王勇、朱碧君、李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