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改革创新“热潮涌动”,高质量发展“春山可望” 世界今日报

这是一片勇于改革的沃土:推行拿地即开工做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革……一项项改革事项陆续展开。

这是一处创新喷涌的泉源: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企业首问(首接)负责制、构建县乡一体政务服务体系……一次次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2年,莒县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新承担省级以上试点16项,正在推进国家级试点8项、省级试点33项,一系列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改革创新举措如涓涓细流般汇聚,为“突破莒县”持续赋能加码。

全县1148个村、82万农村人口接入城乡供水“一张网”,2.5万贫困人口免费通上自来水;探索“碧水积分”护水平台、构建县乡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创新“财税银”联动服务机制助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打响“莒力助”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品牌……一系列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持续擦亮莒县的创新名片。

创新成果的转化,也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莒县贴近产业抓创新,集聚资源搞科研,让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年以来,莒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大创新行动”和“创新兴市”战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共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增长69.3%,数量居全市第一,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

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促发展。从莒县经济开发区到海右化工产业园,重大项目全面开花、企业生产快马加鞭,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从莒国古城到沭东新城,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一古一新展新颜;从青龙湖到浮来青,一个个田园综合体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沿沭河串起一条“绿色珠链”。

改革创新“热潮涌动”,高质量发展“春山可望”。2022年,莒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3%,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3.7%,经济发展实现质量、规模同步提升。

去年以来,在县十五次党代会、全县“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动员大会、全县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上,莒县都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让便捷高效、公平公正成为莒县的新名片。

为了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莒县出台了一揽子惠企政策:八条意见支持企业家队伍发展、十个办法扶持重点企业振兴工业经济、七种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十二项措施支持企业技能人才集聚提升工程、十条政策助力招商引资……一项项、一条条“量身定制”的政策,让企业家们吃下高质量发展的“定心丸”。

对重点项目,莒县采取“上门办”,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推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不见面“网上批”,推动更多数据流向“爱山东日照通”APP等核心平台,246项事项上线莒县分厅,1316项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电子证照应用。

同时,为破解小微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莒县财税等10部门创新“财税银”联动服务机制,以财政、税务等部门信息为企业“背书”,把企业留抵税额、出口订单、政府采购合同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等“数据资产”转化为“融资信用”,助力小微企业“以信换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注入金融活水。一系列实打实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奏响改革强音,勇当创新先锋。莒县始终坚持在体制机制上破旧立新,将改革创新刻入城市“生命基因”。站在新起点上,莒县将继续在“改革”上抢先机,在“创新”上下苦功,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邓丽伟)